- · 《哈尔滨学院学报》栏目[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数据[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收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征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刊物[05/20]
中国美协会员杨景和:美术创作风格独具,理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辑:墨笑 杨景和先生,1952年9月生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现定居北京。毕业于文化部首届全国画院山水研修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院高研班、首都博物馆画院中国画
编辑:墨笑
杨景和先生,1952年9月生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现定居北京。毕业于文化部首届全国画院山水研修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院高研班、首都博物馆画院中国画高研班、中国画艺术创作院水墨当代化转型创作班。现为北京京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六品斋精品收藏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系列丛书《杨景和画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杨景和》;作品发表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画名家报》、《国画收藏》、《北方美术》等报刊,作品被中华慈善总会等艺术机构、企业家、收藏家收藏。
杨景和先生在美术作品创作上,主要获奖与入展作品有:《整装远航》获“逐梦?威海卫”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整装远航之二》获2018“大潮起珠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入会资格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建中国尊》入选2018“第四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海上丝路》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秋分,旅游搭台侗家唱戏》入选2019“美好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创作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郭亮人》《栗会》入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一路前行》入展“第四届明天更好慈善爱心书画艺术交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村揽香》获第三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又长高了》荣获央视《我们的节日?春节》网上书画大赛优秀奖(中央电视台,《心语》荣获第四届“民族情”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不爱红妆爱武装》荣获毛泽东题词发表60周年全国书画邀请展金奖,《心系亚运》入展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亚运当代艺术展(上海)《太行陉》、《凌云山挺太行》、《山岳凌云霄》入展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黄河岸边是我家》入选人民日报主办“中国梦?丹青颂”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首都图书馆),《牧羊山居》入展“幽燕丹青2015赞华杯”京津冀美术精品展(北京),《山寨晨醒》入展“幽燕丹青2017赞华杯魅力平谷”第三届京津冀美术精品展,《筑路先锋》荣获首届“七台河画家画七台河”美术作品展特等奖(七台河)
在美术理论研究上,杨景和先生在美术学术论文与美术理论评论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果有:2011年《当代工笔画女性题材的创作与复兴》载《美术报》;《异军突起的中国岩彩画》载《国画收藏》,并入编中国美术学院《东方华彩2011中国岩彩画二十年发展论坛》大型文集;《从“西部画派”到“西部精神”》载《国画收藏》;2012年《“浙派”与“院体”人物画风的异同》载《中国书画报》;《徐悲鸿倡导的艺术精神及风格魅力》载《国画收藏》;此文又刊载《文化部2012年全国画院专业人员人物、山水高级研修班教学文献》,《潘絜兹对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重要贡献》刊载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北京画院、中国画学会主编的《春蚕颂---纪念潘絜兹先生文论集》;
2013年《明代吴彬的年轻“导师”潘朗士为何许人》刊登于《中国书画报》,经研究考证潘朗士为吴彬“老师”破解画坛这一谜团,填补了美术史一项空白;《创研高端互动建设团队精英——当下中国画教学培训与信息传播》入选《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论文集》获优秀论文奖(最高奖)。(香港)2014年评论《让中国画走出国门的几点思考》《我看“美展网络化”》刊载《中国书画报》;《“吴宋”绘五百罗汉彰显不同画风》刊载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北方美术》;2018年9月《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的工笔人物画点评》刊载《中国书画报》;2019年5月《美术纸媒与自媒体的各有优势》刊载《中国书画报》。
从杨景和先生美术创作的作品主题与题材上观照来看,美术家杨景和先生的美术作品,常常取材于时代变革中的生活热点和时代生活的主流,笔下凝聚着时代大潮中的生活要素的焦点和闪光点,用美术家的心智与艺术家的独特眼光,结构并布局自己美术作品的色彩空间与主题语言,使得作品的主题与艺术世界,凝聚洋溢着十分浓郁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思想元素和深厚的人民生活之美的艺术要素。杨景和先生的美术作品,形成了一位优秀美术家的独特的美学风格与艺术个性,在杨景和先生的美术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美术艺术家对于新中国进步的变化的深情记忆和热情的讴歌,以及艺术家对我们人民的真情歌颂。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zonghexinwen/2020/072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