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才女编剧冯育坤的如戏人生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09: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剧作家冯育坤老师,于我有半师半友之谊,我们在河北梆子剧院的“写作集体”共事多年,我称她“老师”,非仅仅出于礼貌,无论是为人之道抑或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剧作家冯育坤老师,于我有半师半友之谊,我们在河北梆子剧院的“写作集体”共事多年,我称她“老师”,非仅仅出于礼貌,无论是为人之道抑或编剧、写作方面,冯老师对我都有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之恩。虽然她谢世已经40年,许多感人的细枝末节依稀就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方纪称她是才女编剧

冯育坤老师出生于1928年8月16日,祖籍浙江绍兴,寄籍北京。其父冯惟德,上世纪20年代历任中东路护路军秘书、哈尔滨地亩局局长、黑河市市长,后因东北地方局势动荡导致家境没落,1933年举家迁到天津,一家人生活拮据,靠变卖家藏度日。

冯老师在天津的浙江学校读完小学、中学,1947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因眼晴患上中心性网膜炎,频频治疗影响了学业,1948年回到天津,转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插班续读。在延安参加革命的著名作家方纪当时在南大中文系兼课,冯育坤经常跨系前往旁听,这位好学的学子给方纪留下了良好印象。1952年冯老师刚毕业,已经担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的方纪,把她调到市文化局戏曲科,负责戏曲剧团的业务管理,同时兼管整理、加工传统剧目,编写新题材的演出剧本。试用一年后转正,戏曲科的领导给她所作鉴定写道:“工作认真负责,历史知识丰富。在‘戏改’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这份保存在她个人档案里的材料,是1980年剧院党支部讨论冯老师入党申请时由人事干部提供的。

那些年,文艺界为防止滋生名利思想,提倡“集体写作”。文化局戏曲科(1958年改为“艺术处”)主持编写新戏或加工整理旧戏,往往以集体的名义,一般多由年轻后生担任执笔,资深者参与指导,署名则论资排辈,体现以老带新。五六十年前天津舞台上某些有影响的戏曲剧本,大都是以这种方式问世的。诸如1959年天津戏校京剧班学生演出的《狄青风雪夺征衣》,是冯育坤和鲁扬、林彦、陈嘉章合作;1959年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王玉磬主演的《苏武》,是冯育坤与陈嘉章合作;1960年演出的《五彩轿》,是冯育坤与李邦佐、王庾生合作。这些剧目上演后,社会影响很广,包括周扬、田汉等全国戏剧工作的领导人,都曾对这些新编剧目给予高度好评。冯老师单独执笔创作的剧本有《兰陵王》《钟离春》《雅克萨之战》,整理、改编的剧本有《满江红》《姐妹易嫁》《三娘教子》《窦娥冤》等,她用诗化的戏文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清新高雅,格调不俗,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艺术性;剧情结构寓教于情,力避空洞说教。这些剧本立到舞台上,得到业内业外人士的广泛好评。方纪作为天津文艺界的领导者,很欣赏冯育坤的剧作,称赞她是“才女”编剧。

赴京参加“文化部戏曲编剧讲习班”

1959年10月,中央文化部在郑州召开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期间,将天津的“小百花剧团”树为全国重点团。会后,市长李耕涛为加强重点团的剧目建设,提名将冯育坤调到该团任专职编剧。至“文革”前的几年间 ,冯老师创作、改编、整理的剧本总计20余部。其中的《柜中缘》于1960年由天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片,收入《蓓蕾初开》戏曲专辑,在全国发行、公映。《柜中缘》《风雨长堤》等七个剧本,分别出版单行本或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她撰写的一些艺术评论、戏曲杂谈,散见于各地报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神女》等戏曲故事连环画,文学脚本也出自这位“才女”编剧之手。

1963年,中央文化部为贯彻党中央大力提倡戏曲现代戏的指示精神,于同年3月1日至7月10日,在北京举办“文化部戏曲编剧讲习班”,从全国选拔卓有成就的几十位戏曲编剧,集中到北京脱产培训,其中就有天津的实力派剧作家冯育坤。冯老师充分利用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虚心向吴祖光、郭汉城、刘乃崇等前辈名家请教,与在讲习班一起深造的陈仁鉴、杨兰春、汪曾祺、刘厚明、邹忆青、袁静宜等学友互相切磋、交流心得体会。

讲习班结业后不足一个月,特大暴雨沿太行山自南向北狂泄不止,太行山东侧各条河流山洪暴发,邯郸、石家庄、邢台、保定、衡水、沧州、天津等7个专区104个县(市)受灾,在最危急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指挥部队炸开南大港海挡,让洪水通过静海东部和大港地区漫流入海,保障了天津市区的安全。从讲习班回到天津的冯育坤老师,马不停蹄,立即与天津的另一位剧作家林彦合作,深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采访天津军民在自然灾害面前英勇无畏,团结一心抗洪抢险的事迹,很快完成戏曲文学剧本《风雨长堤》的创作,由天津评剧院搬上舞台演出。剧本刊登在《河北文学》1964年“戏剧增刊”上,引起广泛关注,深获好评。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qikandaodu/2021/0611/698.html



上一篇:哈尔滨市青年女性外鼻形态及鼻整形相关肋软骨
下一篇:一带一路推动下的哈尔滨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传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 | 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哈尔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哈尔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