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尔滨学院学报》栏目[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数据[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收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征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刊物[05/20]
哈尔滨中央大街充满欧洲风情的亚洲第一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提起哈尔滨,人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场景。实际上,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不仅坐拥壮观的雪国美景,还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中央大街便是最好的证明。
提起哈尔滨,人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场景。实际上,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不仅坐拥壮观的雪国美景,还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中央大街便是最好的证明。
“没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一百多年来,哈尔滨中央大街不仅是一条历史老街、建筑艺术博览群,更是一条繁华热闹的商业步行街,充满了北国浓厚的生活气息。
历久弥新的岁月传奇、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具气质的欧式风情、流光溢彩的梦幻夜景……这些元素构建了中央大街唯美浪漫、高贵典雅、时尚繁华的形象,更是哈尔滨人永远迷恋的情结。
从“中国大街”到“中央大街”一条街是一座城市的缩影
很多人来到哈尔滨,行走在中央大街宽阔齐整的街道上,一边欣赏着路旁充满异国风情的西式建筑,一边摩挲着脚下光滑锃亮的方石路,都会情不自禁感叹其美丽。作为哈尔滨的著名地标,长期以来,中央大街都被认为是这座城市的缩影,因为这条街道不仅代表着哈尔滨的面貌和风情,更是与整座城市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将时光倒流200多年,回到18世纪中后期。那时,整个东北地区还存在着大片的自然荒地,随着清朝国力日臻鼎盛,乾隆皇帝下令实施了“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的政策。于是,大量百姓开始向北移居,其中一部分便沿着松花江畔,来到了如今的哈尔滨地区。数十年后,当地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屯,有超过3万人居住,与此同时,交通、贸易等活动也逐渐繁荣,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转变出现在1898年。这一年,清政府和沙俄共同协定的“中东铁路”正式开工,这条铁路的整体规划如下:西起满洲里,东到绥芬河,南至辽宁旅顺,如同一个“丁”字一般,横亘在我国广袤的东北地区;而哈尔滨,恰恰是“丁”字的中心,这“一横”“一钩”的交汇点。
于是,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和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就这样开始了。伴随着中东铁路的铁轨一路延伸,凡经过之地,平原、湿地、草场和森林都悉数消失在浓烟阵阵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工厂、房屋和一架又一架桥梁。与此同时,在江畔的低洼地段,原本有哈尔滨中央大街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商业步行街,相当繁华热闹。左页大图,夜色降临,华灯初上,人群川流不息;右页大图,中央大街上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一片荒凉而泥泞的草甸,但运送铁路设备的马车日复一日地从此经过,竟开辟出了一条土道来。
结合各种因素考量之后,中东铁路工程局将这条土道及周围的荒地划分出来,专门拨给工人以及其他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居住——从此,哈尔滨有了一条“中国大街”,它便是未来“中央大街”的前身。
到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此时的哈尔滨不仅具备了近代城市的规模,还摇身一变,成为了北满经济中心以及著名的国际性商埠,新增了1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以及30余个国家的16万侨民,可谓相当繁华。而这时,曾经被认为是“荒凉地带”的“中国大街”,却因为迅猛的城市扩张,反而来到了市中心的位置;因为当地人口众多,又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进驻经商、大兴土木,各种风格的欧式建筑开始拔地而起。从此,在贸易日趋繁荣、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大街”成为了哈尔滨最著名、最核心的商业一条街。
1924年,“中国大街”再次迎来重大改进。5月,经过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的设计和监工,在街道上特意铺了俄式的方石块,使得整条街道的面貌焕然一新,西方风情也愈发浓郁。但这样一来,“中国大街”这个名字似乎越来越不搭调,于是在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名为“中央大街”,这个名字以及这条街道的主要面貌,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北国风光相映成趣欧洲风情的建筑艺术长廊
建成后的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宽21米,总占地面积超过94公顷,既气势雄伟,又美观大方。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中央大街和整个哈尔滨一起,走过了激变震荡的风云岁月,并最终保存至今。
直到今天,中央大街最珍贵、也最值得一览的,仍然是那一栋栋充满异国风情的历史建筑。据统计,整条中央大街上共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以及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可以说,这些都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qikandaodu/2021/0515/687.html
上一篇:严寒地区教学空间夏季热舒适分析及改善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