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尔滨学院学报》栏目[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数据[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收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征稿[05/20]
- · 《哈尔滨学院学报》刊物[05/20]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弘扬家乡优秀地域文化以第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很好地诠释了个人与社会、家国一体的密不可分,这与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很好地诠释了个人与社会、家国一体的密不可分,这与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的人文精神不谋而合,可见,家国情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士大夫精神的不断下移,是整个民族遭受磨难后的精神重构,今天,家国情怀仍然有其时代含义,它是超越民族、意识形态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祖训家训、社会风尚、国家统一、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作用,它是个体在传统文化下的价值共同体的认同与回归,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所在。
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历史高考十项考查能力中最后一项便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属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它包括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乡土观念等人文精神情怀,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回归。“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拥有责任和担当,便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有了责任与担当,精神便有了归属感,生命就会延长,也便有了意义,家国情怀是源源不断的精神清流,滋润着人生变得更为丰润与不凡。
立足于学生拥有家国情怀,本着从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出发,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有效结合,更从旨在提升学生文科素养,培养学生爱家乡,以家乡为傲,致力于为家乡做出奉献的志向的目的,我选择了“哈尔滨之异域风情”这一课题。很好地实现了将弘扬家乡优秀地域文化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1.通过弘扬家乡优秀地域文化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内心的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历史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阅历,激发学生对民族自豪感、国家归属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引导学生逐步播撒起家国情怀的种子。可以结合家乡史,弘扬家乡优秀地域文化,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变迁,近代沧桑屈辱,现代的新篇章,更好地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哈尔滨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从古代历史中,哈尔滨曾经历不同的政权:肃慎,勿吉,黑水靺鞨,辽阳行省,黑龙江将军;近代: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奉系,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伪满洲国,东北抗联,苏联红军出兵东北,1946 年哈尔滨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现代:新中国工业化起步,“一五”计划重点,共和国工业,农业的摇篮。
她更是一块可怜的荒蛮之地。在东北,沈阳是继承满洲金清文化正统,它眼中的哈尔滨:“整得都是洋事”;长春眼中的哈尔滨:“哈尔滨人不爱看二人转”。大连:同哈尔滨经历出身都有可比之处,是唯一能同哈尔滨产生点文化共鸣——俄国文化情结。
哈尔滨本是一座“女性”城市:欧式建筑、丁香树、音乐节、时尚、太阳岛、冰雪,无一不是展示其女性的婀娜。
哈尔滨本是文化高度多元开放的城市,在这里,曾经有二十多个主要国家的领事馆和十万侨民,东正教堂、清真寺在这里相映成趣,面包、鱼子酱同煎饼大葱相处和谐,歌剧院电影院和戏园子相得益彰,构成中国城市文明绝妙而别无二致的图景。
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所浸染的多彩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称谓。
2.通过组织学生访查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家国情怀
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对于哈尔滨的建筑、教堂文化、领事之城、近代抗争史等展开社会实践访查活动。
A 组,关于哈尔滨的建筑:欧式建筑。
哈尔滨洋气的欧式建筑:巴洛克、新艺术运动、折中主义风格等,无不显露着高贵、典雅。
欧洲艺术风格建筑,中央大街上比比皆是,中央大街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 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 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艺术的长廊。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这是中外游客对“哈尔滨第一街”的评价,其独特的欧式建筑艺术,其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其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构成了哈尔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qikandaodu/2021/0226/586.html
上一篇:收获成长在校长发展共同体
下一篇:信息计算机和通信国际会议